一般人可能都遇過,在整理或調閱30、40年以前的文書資料時,紙張早已變成黃褐色,只得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拿起來,深怕一有閃失就會四分五裂,這些都是因為紙質酸化所造成。
紙質制造過程中會添加松香-明礬(硫酸鋁)上膠劑,pH值均為5以下之酸性物質,長久下來對紙質必定造成酸化、脆劣,對文書資料保存影響很大。多年來,各個國家之史政、圖書、檔案保存單位已努力運用各種方式來對抗史籍資料之酸劣化,以保留各自重要的國家檔案資料。而一般民眾也可運用簡易方式DIY測試家里的文書、照片資料是否已經酸化,以最簡便省錢的方式來改善并保存家中最重要的資料與回憶。
看到紙張已變黃,不如原本那么白皙,此時紙質毋庸致疑已經酸化,至于無法分辨是否酸化時,或要了解酸化之程度如何?最簡易的測試方式可使用pH值簡易測試筆(圖1)來自行檢驗。將pH值簡易測試筆畫在紙張背面,如顏色為黃色或無顏色(灰白),則紙張含有酸性,顏色越黃表示紙質越酸;若顏色呈現(xiàn)紫色,則紙張為無酸性。(圖2)
測試出紙質已經酸化后,應如何改善酸化程度?除送給專業(yè)人士修繕等專業(yè)方式處理外,一般最簡易之處理方式,就是將已酸化之紙張間各夾入一張微堿性或堿性紙(無酸紙pH>7即可),經過一段時間后,依酸堿中和原理,酸性紙會逐漸被中和,紙張的白度及劣化程度將會有明顯的改善。
以上簡易測試紙張酸化及改善紙張酸化方式,您不妨動手試試看,應該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喔!
內容摘自:臺灣省二林地政,王立伊;臺灣省彰化縣政府網。